各单位: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快推进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思政引领力,现将2025年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及立项数量
本次项目分为党的创新理论“三进”项目、新时代立德树人机制建设项目、“大思政课”品牌建设项目、思政课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项目等五个类型。
(一)党的创新理论“三进”项目。高校立足学科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分领域思想以及有关方面重要思想、重要论述,抓全覆盖学习、抓融入式教学、抓原创性研究、抓针对性服务,形成较为完备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体系,引导广大师生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实崇尚者、积极传播者和坚定捍卫者。本类型项目学校限报1项。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机制建设项目。聚焦提升思政引领力,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队伍建设、数字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等为切入点,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塑造新时代立德树人大格局,做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文章。预期成果应为高校层面或高校二级院系层面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机制、路径等改革创新的研究和实践,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典型性和可复制可推广性。本类型项目学校限报3项。
(三)“大思政课”品牌建设项目。立足“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坚持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以思政课教学为基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培育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项目。预期成果应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功能,体现山东地域特色,具有较好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本类型项目学校限报1项。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围绕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具有较好研究和实践基础及一定的全局性前瞻性意义,适应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预期成果应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典型性和可复制可推广性。本类型项目学校限报3项。
(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项目。以思政课教学选题一体化为切入点,在已有实践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围绕分专题(见附件1)形成总体教学指导方案和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学指导方案。方案应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实际,适于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具有较好的示范指导意义和教学参考价值。本类型项目自主申报,不限项。
二、申报条件
(一)党的创新理论“三进”项目。各高校均可申报。申报高校应该具备较强的办学实力、厚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扎实的理论武装工作。项目主持人原则上为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机制建设项目。各高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均可申报。项目主持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岁,潜心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3年以上,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政工作经验和显著的育人工作成效,无师德师风问题。
(三)“大思政课”品牌建设项目。各高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部)均可申报。项目主持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岁,潜心从事思政课教学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3年以上,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政课教学或思政工作经验和显著的工作成效,无师德师风问题。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及其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部)、中小学校和各级教科研机构等单位或个人均可申报,但须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校遴选推荐。项目主持人为思政课教师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热爱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完整承担1门及以上思政课课程教学任务3年以上,具有较为深厚的教学实践积累和突出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成效,无教学事故、师德问题。
(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项目。本项目采用揭榜挂帅形式,各级各类学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各级教科研机构思政课教研员以组建团队的方式申报,无须学校(单位)审核推荐。项目主持人应为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岁,热爱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完整承担1门及以上思政课课程教学任务3年以上,具有较为深厚的教学实践积累和突出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成效,无教学事故、师德问题。项目团队应包含思政课教研员或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项目申报人每人只能主持或参与1个项目,每个项目主要完成人不超过6人(含主持人)。鼓励联合开展项目研究攻关,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共同完成的项目,由主持单位或主持人提出申请。
已结项或在研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含思政课教学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的,不再申报。
三、项目管理
(一)项目研究与实践周期一般为2年。
(二)项目主持人及成员在研究实践期内原则上不允许擅自变更,如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的,须在项目中期建设时间节点前由申报单位向教育厅提出正式书面申请,经批复同意后办理变更手续。未经申请及批复的,项目结项时一概不予认定。
(三)资格审查贯穿申报、评审全过程。申报人应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确保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查实,5年内不得申报思政类教改项目,立项项目予以撤项。
四、报送要求
第一、二、三类项目,将申报材料(含申报书和汇总表,见附件2、5)电子版拷贝U盘,于2025年5月22日前报送至党委宣传部综合服务楼4027室,联系人:王老师,56887。
第四类项目,将申报材料(含申报书和汇总表,见附件3、5)电子版拷贝U盘,于2025年5月22日前报送至教务处综合服务楼室3003室,联系人:李老师,59197。
第五类项目,由项目主持人直接将申报材料(见附件4,电子版刻录光盘或拷贝U盘、纸质版申报人员签字)于2025年6月25日前寄送省教育厅思政处。联系地址:济南市舜耕路60号。
附件: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项目专题选题
2.2025年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书
(第一、二、三类项目适用)
3.2025 年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书
(第四类项目适用)
4.2025年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书
(第五类项目适用)
5.2025年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汇总表
(第一、二、三、四类项目需汇总填写)
党委宣传部
党委学生工作部
教务处
2025年5月9日